全國統一部署清潔和供暖北部地區的第二年已經結束。回顧過去的供熱季節,沒有再發生極端的供熱困難事件,但在“煤改電”、“煤改氣”政策的背景下,農村清潔供熱仍存在許多問題。下麵跟隨金旗艦暖氣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成爲清潔供熱之痛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煤改氣煤改電:地點政府壓力大,農民直呼用不起
爲促進北方農村清潔供熱,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因地製宜,多能互補”的原則,即“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但是,由於我國領土廣闊,農村發展不平穩,部分政策措施在某些地點沒有實施的基本條件,地點政府在進度要求和任務指標的雙重壓力下,采取“一體式”的方法實施項目。去年下半年,中國農村能源工業協會組織了三次清潔供熱專項調查。對23個省1287個縣(區)3861個行政村18000多名農民進行了家庭調查,並分別與河南、山東、山西等15個縣(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專題討論。人們發現農村清潔度正在提高。在供熱過程中,地點政府感受到“壓力山”,而農民反映出“負擔不起”。北京的“煤改氣”在2018年7月取得了顯著成效,並增加了補貼,但調查顯示,“使用天然氣太貴”是村民們在煤改氣後的感受。村民們已經結算好了,以前拉車的煤可以燒三年,房子還是暖和的,現在同樣的錢一年燒一次煤氣,也不願意燒這麽熱。在河北省和山東的一次調查中,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發現,大多數農民說,在每個加熱季節,大多數農民都說燒煤隻需2000元左右,但改到煤氣爐後,即使政府有補貼,仍需支付4000元,兩倍於原來的燃煤供熱。在取消補貼後,越來越多的農民和工業專家擔心自己的負擔能力。
任務重壓之下:政策明白有偏差,推進過程“一刀切”
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決定了煤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中國的要緊能源來源。2017年,一些地點政府大力推動煤炭到天然氣和煤炭發電,以完成評估目標,導致"煤氣短缺"事件,2018年6月27日。在國務院發布的《藍色天空防禦戰爭勝利三年行動計劃》中,指出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電、氣、煤、熱三暖,確保北方人民的安全。"爲供應和固定煤,第一將完整,建立無替代條件的山區清潔能源,積極促進煤炭,加強煤炭質量管理,嚴打劣質煤。"政策再次明確,“適當”是促進農村清潔供熱的基本原則。盡管目前的政策製定水平已經認識到,必須適應清潔供熱、"合適的煤是煤"的當地條件,但由於其"過渡性的"措施的定位,地點政府沒有將清潔的煤和天然氣、電力放在執行清潔供暖項目的同等地位,清潔煤炭已被邊緣化。與“宜”字“一刀切”的做法不同,農村清潔供熱的結果大大降低。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的員工在一些地點發現,很多農民覺得成本很高,豈敢用它,因爲它不像燒煤一樣好,因爲它不在家裏取暖。
多方形成共識:打牢基礎可持續,確保路子不跑偏
農村清潔采暖事關民生,是一場能源生産和消費的革命,農村生活方法的改變,對於實施農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因地製宜地製定農村家庭清潔供熱發展規劃?在最近結束的縣清潔供暖治安法官論壇上,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和地點政府部門領導深入討論,一致認爲“適當”是第一個詞,可以相互補充。政策規劃要穩定可持續,建立排放指標。清潔供熱作爲界定標準和評價體係的核心;相當慢,不要走錯方向。在國家發展和改造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相關人員看來,清潔和加熱不同於清潔能源,清潔和加熱是一個目標,清潔能源是使用清潔能源進行加熱,清潔和清潔加熱也是兩個概念,清潔加熱是從加熱角度,如何加熱,如何清潔加熱和安全和便宜。清潔供暖是一種人性化的感覺,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建議該中心應降低壓降和減速。根據《華北地區冬季清潔供熱計劃(2017-2021)》的要求,計劃到2019年華北地區清潔供熱率達到50%。經過兩年的推廣,清潔的加熱改造現在已經深入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在討論講和決存在的實際問題的同時,在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形勢下,農村清潔供熱具有較好的政策環境,也使其參與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和地點政府有信念做好農村清潔供熱工作,贏得藍天保衛戰。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