邇來,由中國城市供熱協會和國際能源署(IEA)主辦的“清潔供熱國際學術交流會”和第73屆IEA-DHC執委會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比利時、加拿大和丹麥等幾十個國家的專家討論了清潔供熱、區域能源政策和主流供熱技術的議題。
看看我國暖氣片供暖技術如何發展-國際供暖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
暖氣片小編了解到,區域供熱作爲一種靈活的解決方案,特別適合城市應用,因此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然而,在城市供熱爲綠色高效的過程中,區域供熱也經曆了來自單一熱源的各種熱源,諸如可再生能源和廢熱等清潔能源的變化、機遇和挑戰是化石能源的要緊來源。哪些供暖方法可以成爲未來的主流?根據實際情況,各國如何做好當地條件的發展?與會專家發表了意見。
有不同的國家,但區域供熱的前景也很好。
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2010年以來,供熱領域能耗基本保全穩定,已成爲全球最大的能源終端消費區。爲此,國際能源機構建立了區域供熱、製冷、聯産技術合作項目,通過使用不同熱源,降低環境和資源成本,更好地解決了供熱問題。
暖氣片小編了解到,區域供熱相當於一個“發電機組”,要緊使用集中產生的熱量,通過管網向終端用戶輸送,從而取代疏散的單一供熱方法。該方法不僅可以滿足城市等地區的熱量需求,同時具有靈活性,用戶不再局限於特定的熱源,可以選擇合適的、低成本的燃料。但是,由於不同的啟動時間、建設基礎和發展進程,各國區域供熱的現狀也不盡雷同。
"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供熱係統,中央供熱管網的長度超過20萬公裏,中央供熱麵積近10億平方米,"說,北京熱動力集團主席劉碩說。國際能源機構還指出,近10年來,我國集中供熱管網總建築麵積增長了兩倍,幾乎靠近2005年以來北方供熱麵積的總增長,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相比之下,許多國家在區域加熱方麵擁有更多的"小巧美觀",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比利時維托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德克萬·霍特說,比利時麵積相對較小,人口隻有1100萬,但供暖需求非常振作。目前,局部地區供暖比例很低,集中管網總長隻有78公裏,“但也爲未來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通過建設一個致密的天然氣管網,99%的城市將與之相連。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的區域能源專家RaymondBoulter先生說,該國的廣大人口,特別是跨度超過3,000公裏,加上嚴寒的天氣和區域能源發展的重要性。“目前運行的217套係統主假如小型係統,其中許多是2001年投入運行的舊係統。由於局部加熱已經從蒸汽轉移到熱水,需要保全匹配的區域能源係統。區域能源經濟競爭力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建築供熱需求的成本,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英國,區域供暖滲透率僅占現有住宅的1%至2%,大多數熱管網絡都很小。但我們相信它在英國有很大的潛力。根據聯合王國“建築研究所技術主任”的說法,到2050年,該區域的供熱可滿足約17%的家庭和24%的商業和公共建築的需求。”
追求清潔“脫碳”成爲區域供熱的新要求
暖氣片小編也了解到,區域供暖與地理位置、建築類型、能源稟賦等因素有關,因爲實際情況不同,具體選擇方法也不同。但在因地製宜調整措施的同時,“保潔”也成了同樣的目標。
"IEA-DHC項目彙集了中國、加拿大和德國等10多個國家,以解決各國麵臨的不同能源問題。"其中,降低環境成本、實現清潔使用已成爲協同挑戰,工業餘熱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正受到重視。ChairmanRobinWiltshiresaid.
多國專家進一步指出,碳減排已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2019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鑒”,去年全球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2%,這是近7年來的最高水平,遠遠低於“巴黎協議”規定的目標。因此,在供熱領域,也要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投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通過多種能源供應方法和新技術、新工藝實現“脫碳”。
“我們用了30年的時間減少了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在今後10年裏繼續減少30%的排放量。因此,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70%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丹麥西哥本哈根供熱公司總經理LarsGullev說:“部署區域供熱係統以提高建築能效是下一步。””
奧地利能源係統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工程師拉爾夫·羅曼·施密特告知暖氣片小編,在奧地利,以“脫碳”為核心的能源規劃正在推進。在傳統的熱力係統中,化石能源的比例高,功效低。直到去年,奧地利最後一座火力發電廠被關閉,幹淨供暖的發展速度加快。“一方麵,一些地區正在大力發展風能,結合熱泵技術實現供暖;另一方麵,生物質、地熱、廢熱等方法也在推廣。我們還在研究儲能技術,以進一步降低供暖成本。”
英國建築研究所(BritishInstituteforArchitectureandResearchInstituteforArchitectureandResearch)的技術總監還說,區加熱的清理是英國政府減少碳排放的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企業、能源和其他相關部門也作出了承諾。“爲了實現更好的碳減排,我們決定爲區域供熱用戶提供100%的可再生能源,預計到2025年實現。”
德國技術代表Carsten呼籲提供低碳供應和經濟考慮。“德國的區域供暖比例很高。使用化石能源和購買碳配額是不劃算的。如果不扭轉這一趨勢,到2030年,德國購買碳配額的成本也許高達300億歐元。我們正在進行大型熱泵和餘熱回收的研究,以促進供熱領域的碳減排。”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