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古稱瀘州,地處中緯度地帶,秦嶺淮河以北。合肥盡管不是強製供暖區,但年均勻氣溫隻有15.7℃,均勻相對濕度高達77%。體感氣候以夏熱濕冬冷為特征,是典型的夏冷冬暖地區。
合肥清潔供暖靠供暖企業模式前進任需要政策支持
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肥居民冬季取暖潛力巨大。據合肥熱電集團董事長、中國城市供熱協會冬冷夏熱工作委員會主任介紹,之上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末以後,合肥市成立了專門的暖氣片供熱公司,開始了熱電聯産和集中供熱的綜合發展之路。2002年,政府還頒布了《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但與北方傳統集中供熱、北方空調供熱不同,合肥市采用第三種集中供熱方法,既覆蓋城鎮居民集中供熱,也覆蓋城鎮工商用汽。”
據有關資料顯示,通過近30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合肥市集中供熱已籠罩主城區和三個開發區,其中工商用戶395戶,居住區193戶,居住用戶11.5萬餘戶,供熱麵積2500萬平方米。方振指出,合肥特殊的供熱方法有其曆史原因,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相關。
特別是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谈球吧app下载地址安卓數量增加,工商谈球吧app下载地址安卓暖氣片供熱需求增加;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供熱需求持續飛騰,二者的結合,促進了合肥市供熱出現出“服務城鎮居民集中供熱需求,滿足部分工商谈球吧app下载地址安卓供熱需求”的特點。在方振看來,除了工業供熱之外,新建的公共和商業聯合供冷供熱的醫院、酒店、酒店、商場等公共和商業類型是北方城市發展集中供熱的優勢。
“特別是淮河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由於氣候原因,盡管冬季集中供熱的總時間比南方強製供熱地區少,但夏季集中供冷的需求也極為迫切,二者疊加之後的總需求不減比南方的還要多。在我看來,兩者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依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城市發展規劃,有理安排不同規模的熱源,既能滿足地理氣候條件和人民生活舒適度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滿足了能源消耗和運行功效的經濟需求。合肥在這方麵有了一個良好的初階。”
據悉,合肥市近年來結束主動推進冷熱電聯供,發展集中製冷業務。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工程是區域集中供冷暖氣片供熱工程。依據項目規劃,將建設約500萬平方米的冷暖能力。第三能源站一期工程已於2019年4月投入運行,規劃供冷、供熱能力150萬平方米。
本文出自金旗艦網絡部,轉載須注明出處,並加上可鏈接回原文的網址,否則會追究法律責任。